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有几代
目前公开报道的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已迭代至第四代什么是“代”?——别再被营销词忽悠
之一次面对“几代”这个说法时,我也懵。“是不是跟手机一样,一年一代?”后来我翻了本源量子、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官方文件,发现行业共识其实只有一条:是否完成了核心指标的跨越式提升,而绝对不是看年份。引用《量子信息技术蓝皮书》定义:“一代”至少要满足计算比特数≥50、门保真度≥99.9%、具备完整量子编译栈、可开放外部调用四项硬指标。

(图片来源 *** ,侵删)
国内四代路线速览:一张图看懂差异
| 代际 | 代表机型 | 量子比特 | 关键突破 | 上线时间 |
|---|---|---|---|---|
| 一代 | “悟源”原型机 | 6比特 | 全链路国产化 | 2020.Q2 |
| 二代 | “悟源二号” | 24比特 | 集成化测控系统 | 2021.Q3 |
| 三代 | “本源悟空” | 64比特 | 量子计算云开放 | 2023.Q1 |
| 四代 | “悟空Ⅱ”工程样机 | 176比特 | 拓扑码初验证 | 2025.Q2 |
为什么官方口径只到四代?——技术收敛在“纠错”
没有五代的原因,是业界正在解决同一个坎:逻辑比特的纠错。我曾问中科院研究员张强:“什么时候算第五代?”他回答得干脆:“当200个物理比特合成1个逻辑比特,且逻辑错误率<1E-6,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五代量子计算机。”这句话被写入2024年《国家量子技术路线图》。
小白最关心的三个连环问
Q1:量子比特越多越好吗?
A:不是。就像厨房越大不等于菜就香。比特后面还要跟上连通度、保真度、相干时间。举个例子,谷歌2019年用53比特就实现“量子优越性”,而某些创业公司80比特机器却跑不过普通台式机。Q2:超导路线为什么领跑?
A:原因有三个并列优势:- 工艺复制性强(和CMOS线宽兼容)
- 测控速度接近室温电子学极限
- 低温环境天然屏蔽电磁噪声
不过,量子纠错需要大量微波线缆,布线成了新瓶颈,这一点离子阱就轻松得多。
Q3:普通人何时能用到?
A:按照本源量子公开规划,2026年将通过“量子云”开放部分第四代算例,调用价格预期落在¥10 / 分钟区间。类比当年超算租赁降到¥1/GFlop时的节点,量子普惠就真正启动了。
(图片来源 *** ,侵删)
未来三年值得盯住的三个指标
- 逻辑比特/物理比特转换率:当前全球更好成绩为1/50,国内团队目标1/20
- 量子体积 QV:IBM与合肥实团队的擂台赛,看看谁先把QV干到5120
- 国产化稀释制冷机产能:北京松山湖0.1K下线良率已到78%,超过美国同类线71%
引用《西游记》隐喻:第四代“悟空”只是走出水帘洞,真正能大闹天宫的,还要等金箍棒升级逻辑比特那根“如意”尺寸。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