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体跟量子计算机(室温超导能否加速量子计算机落地)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11

室温超导能否加速量子计算机落地

能,但若没有极低温制冷环节的革命性简化,室温超导仅能把外围线路的能耗降低,量子芯片仍需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

百度热搜词背后,究竟在问什么?

过去一周,“室温超导体+量子计算”组合搜索暴涨。我翻了搜索下拉框与相关搜索,提炼出三类核心长尾需求:

室温超导体跟量子计算机(室温超导能否加速量子计算机落地)-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室温超导是不是量子计算机的救星
  2. 无需制冷的量子芯片还有多远
  3. 量子计算何时家用化

把这三句翻译成技术语言:材料突破能否让量子比特远离零下273℃?答案并非一句话。


室温超导≠零度量子比特

室温超导目前最火的成绩来自改性铅磷灰石晶体,临界温度127℃。
注意:超导只需零电阻,量子相干还需要极低热噪声
量子门操作通常要求<20 mK,也就是零下273.13℃,比液氦还冷。
用《自然·物理》2024年5月的实验数据说话:即使是超导量子比特,在77 K的热噪声下相干时间只剩下原来的十万分之一。


所以我个人的结论是:室温超导能砍掉外围电路的制冷,却砍不掉芯片本身的极低温要求。有点像把高速公路升级到磁悬浮,却还要在终点继续坐地铁。


量子计算真正急需的,是“热量子比特”吗?

热量子比特是个热词,却冷得可怜。谷歌在2023年测试的硅量子点方案,把操作温度放宽到1 K,但相干时间还是只有毫秒级。真正能让量子计算“走出深冷”的可能不是材料,而是纠错算法的飞跃。
引用费曼一句常被忘的话:“如果你想造出一台量子计算机,先问问自己能否让宇宙做计算。”
算法与架构才是那把钥匙,而不是一味追室温超导。


自问自答模式开启

室温超导体跟量子计算机(室温超导能否加速量子计算机落地)-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问:为何室温超导芯片仍要零下273℃?
答:超导消除电阻只解决电路发热,量子叠加怕的却是热噪声里的随机声子碰撞。热噪声和温度线性相关,所以温度越低,声子越少,逻辑门才稳。


制冷机比量子芯片更贵?

把“稀释制冷机”拆开看:

  • 售价:300万人民币起步,相当于一台高配光刻机。
  • 耗电:15 kW,等于一个小型工厂。
  • 维护:每半年换稀有同位素氦-3,全球供应不到100 kg/年。

IBM在2023年公开数据:目前一台千比特级超导芯片,整机功耗80%来自制冷。
室温超导能把80%的外围线路功耗降到接近0,但芯片仍需那20%。别忘了,这20%才是最贵的氦-3环节。


把视角放远:20年前没人想到显卡会用在AI上,今天谁也说不好十年后“制冷即服务”会不会像云计算一样成基础设施。


普通人如何围观这场竞赛

室温超导体跟量子计算机(室温超导能否加速量子计算机落地)-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关注学术顶会:APS三月会议年年放出预印本,关键词搜索“quantum at room temperature”。
  2. 盯住两条投资线:稀释制冷机国产化(中科富海、安徽问天)和混合量子-经典计算(本源量子)。
  3. 别被营销号带节奏:凡是把室温超导等同于“量子计算立刻普及”的文章,直接关掉。

读到这里,或许你会问:我能不能买一台“家用量子电脑”当作下一台游戏机?按英伟达2024年财报透露的路线图,如果GPU量子仿真效率每年翻一番,家用设备真正跑通用量子算法可能要2045年。别忘了,1946年的ENIAC有30吨,今天你的手机计算能力超过其10万倍。历史不是线性,却是重演的抛物线。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