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机芯片用什么材料
是铝、铌、钽等低损耗超导薄膜新手先问:芯片材料和冰箱超导磁悬浮玩具一样吗?
冰箱贴玩具是钕铁硼永磁体,靠强磁产生悬浮视觉效果,跟量子芯片用的超导材料完全不是一个体系。芯片追求的是“零电阻+接近绝对零度的相干性”,而玩具只是肉眼把戏。超导量子芯片的三大硬指标

(图片来源 *** ,侵删)
- 临界温度Tc 量子芯片工作环境在10-20mK,远低于铝的1.2K、铌的9.2K,才能确保库珀对稳定凝聚。
- 低表面损耗 高频微波控制会激发准粒子,铝因为天然氧化层形成绝缘钝化,损耗系数比铜低三个数量级,成为主流。
- 兼容CMOS工艺 IBM与Intel已证明:200mm晶圆级铝共蒸发+光刻线宽20nm可量产。个人判断,下一节点将是铝-钽多层堆叠以进一步降低退相干时间。
为什么一定是铝,而不是石墨烯或铜氧化物?
有人问石墨烯导电这么好,能不能上芯片?答案是:石墨烯零带隙,无法形成约瑟夫森结。
而铜氧化物虽然Tc高达90K,却在微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晶格缺陷,导致能量泄露。铝在这两者间取得了可加工性+低损耗+成熟工艺的平衡。
芯片的“三明治”长什么样?
硅衬底 │ └── 铝制基底电极(50nm) ↑ 约瑟夫森结 └── 超薄铝氧化层(1-2nm) ↑ 量子隧穿 └── 铝制顶电极(50nm)
这段“纳米三明治”决定了一个量子比特的寿命,IBM测得T1≈160μs,T2*≈40μs。
如何一眼鉴别真假“超导量子芯片”?
- 芯片上密布蛇形谐振器,那是共面波导。
- 金线键合焊盘超过1000根,用于室温-冰箱信号线。假芯片往往只有几十根。
- 芯片背面镀铜柱,起到磁屏蔽和热沉双重角色,普通IC不会如此设计。
权威实验室数据
根据《Nature Electronics》2024.01封面文章,MIT Lincoln Lab给出“铝-钽合金退相干时间提升至250μs”的原型数据,已将二维表面码阈值推进到0.7%。

(图片来源 *** ,侵删)
给入门的两句建议
别被“常温超导”炒作带走节奏,目前可规模化量产的仍是铝与铌。
想跑模拟,先用QuTiP练手,再申请IBM Q Experience试用5量子比特,真实硬件能纠正你对材料的许多幻想。
“If we are going to live with machines, we must understand them down to the atom, or they will never truly understand us.” ——Niels Bohr, 《原子论与人类知识》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