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技术的创始人(量子计算是谁发明的?初学者10分钟读懂)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2

量子计算是谁发明的?初学者10分钟读懂

答案:没有单一发明者,奠基者包括物理学家保罗·贝尼奥夫、费曼与彼得·秀尔。

为什么“量子计算机之父”有好几位

量子计算技术的创始人(量子计算是谁发明的?初学者10分钟读懂)-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与电灯或 *** 不同,量子计算的诞生并非灵光一现,而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接力的三十年探索。若硬要选一个人,理查德·费曼在1981年的演讲首次提出“用可控量子系统模拟自然”,被视作思想里程碑。但在此之前,保罗·贝尼奥夫已写出量子图灵机的数学模型;十几年后,秀尔提出因式分解算法才真正点燃产业界热情。


量子计算三阶段年表(小白也能秒懂)

1980年: 贝尼奥夫提出“量子机械计算”的数学框架——这一步就像先把地图画出来。
1981年: 费曼在MIT演讲,提出量子模拟概念,并称“自然不是用来经典计算的”。
1994年: 秀尔发现能在理论上破解RSA的算法,军方和银行瞬间投来资金。


为什么这些科学家被称为“奠基人”

在物理学界,一个理论能否落地,往往取决于数学严谨性与实验可实现性。贝尼奥夫贡献了严谨框架,费曼赋予了物理直觉,秀尔补上了杀手级应用——三个人接力,使“量子计算”从黑板上的方程跳到实验室里的原型机。

量子计算技术的创始人(量子计算是谁发明的?初学者10分钟读懂)-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如果你认为自己理解了量子力学,那说明你还没真的理解。”——费曼《物理定律的特性》


新手常问:量子计算和普通电脑的根本差异?

差异一:信息单元

经典电脑把信息存成 0 或 1;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 0 和 1,这被称为“叠加”。

差异二:运算方式

经典芯片通过硅晶体管开/关完成逻辑运算;而量子门对概率波函数进行旋转,看似抽象,却能让巨量计算并行发生。

差异三:衡量指标

普通机器谈主频,量子设备关心量子体积——能同时维持多少个叠加且不塌方的比特。

量子计算技术的创始人(量子计算是谁发明的?初学者10分钟读懂)-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我亲历的误区:以为一台量子机就能替换全部服务器

在2020年的一篇论文解析中,我看到某团队用53比特机完成一次“随机电路采样”就登上《自然》。实际测试发现,它只能擅长一小撮任务,对写Word、刷B站毫无优势。因此,当前路线更合理的是“量子+经典”混合:先用经典机做常规运算,再调用量子模块处理搜索更优化、大因数分解、分子模拟等需求。


想入门?这三本书循序渐进

1. 《写给所有人的量子计算入门》(Chris Bernhardt 著):0数学门槛,用漫画讲叠加。
2. 《Quantum Computing for Everyone》(MIT 出版社):从高中线性代数讲到贝尔不等式。
3. Nielsen & Chuang《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被誉为“量子领域的圣经”,适合当作工具书随时查。


动手体验途径(无需实验室)

- IBM Quantum Composer:网页拖拽量子门即可运行真机。账号注册后免费用5比特设备。
- Google Colab 配合 OpenFermion:模拟 *** 分子的基态能,一行代码即可切换后台到真实量子云。


中国量子队伍后来居上的原因

潘建伟团队在2016年发射“墨子号”量子卫星,核心是把地面光纤衰减问题搬到地球轨道解决。从公开论文看,他们实现了1200公里量子密钥分发,这一步让我国在量子通信 *** 商业化上抢跑。需要指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但通信 *** 带来的资金与人才溢出,确实加速了计算方向的研究。


写给未来十年的一句提醒

参考经典计算机的摩尔定律,量子比特“数量级跃升”未必遵守每18个月翻番,而是受制于退相干时间的物理上限。与其幻想通用量子电脑在客厅出现,不如提早储备“量子算法思维模式”:把问题抽象成线性可逆操作,学会用量子傅里叶变换拆解周期。

“未来的更大风险,是在量子世界到来时,仍用经典逻辑思考。”——改写自《三体》对高维文明的警告

上一篇量子计算技术大会(量子计算入门课程2025最新版)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