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机到底怎么算
答案是使用约瑟夫森结形成的超导量子比特,通过微波脉冲精确控制量子态叠加与纠缠,再用量子门电路完成信息处理,最后测量读出结果。超导量子计算之一步:量子比特怎么“造”
超导量子比特的核心材料是铝或铌制成的约瑟夫森结,夹在两层超导氧化物之间,厚度只有几个原子。
(图片来源 *** ,侵删)
- 约瑟夫森结的临界电流可低至几十纳安,极易被微弱磁场影响,因此必须把芯片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稀释制冷机里,大约10 mK。
- 比特用两种编码方式:
- 电荷比特(电荷量量子化);
- tran *** on比特(降低电荷敏感度,延长相干时间)。
我亲手看过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稀释制冷机,那台长得像三层同心银桶的设备一旦启动,整个实验室只剩心跳声,安静得像福楼拜笔下包法利夫人午后的花园。
微波脉冲=量子世界的“键盘”
新手常问:为什么超导线路里会出现0与1的“叠加”?答案藏在微波脉冲频率。
- 把5-6 GHz的脉冲打进去,相当于在能量基态与之一激发态之间搭一座“梯子”,比特就能同时待在两档台阶上。
- 通过调节IQ混频器的相位与幅度,就能精准控制“梯子”的角度,这叫“任意单量子门”。
实验桌上那台信号发生器就像《红楼梦》里妙玉烹茶用的绿玉斗,细节决定成败。哪怕微波幅度偏差千分之一,最终读出可能就变成噪声。
量子纠缠不是魔法:两个比特如何“手拉手”
怎么让两个超导比特产生纠缠?- 把它们做成可调耦合器,中间插一个量子谐振器做“红娘”。
- 把A比特激发到|1>,让谐振器把能量短暂传递给B比特,再调频率让能量留在B,这时A与B就形成了Bell态:
|Φ>=(|00>+|11>)/√2。
谷歌2021年在Nature发文指出,72比特的Sycamore利用这一 *** 在200秒里完成了经典超级计算机需一万年的任务。虽然“量子霸权”的争议仍在,但这个数据至少证实了耦合器路线的可行性。
错误率为何比经典芯片还高?
超导量子门的平均错误率约10^-3,而7 nm硅晶体管< 10^-15。差距主要来自:
(图片来源 *** ,侵删)
- 退相干:电荷噪声、磁通噪声;
- 控制线串扰:每根微波线都像《三体》里智子留下的尾巴;
- 热涨落:稀释制冷机更底层温度也会有10 μK的摆动。
量子纠错方案是表面码。用9个物理比特藏1个逻辑比特,读出后通过Syndrome测量实时修正。目前谷歌已能在1维链路上做到99.94%保真度的逻辑CNOT。
实验室到云端:新手如何在线跑量子电路
没有经费买液氦?IBM Quantum Experience把超导芯片搬到了云端。三步试跑一次GHZ态准备:
- 打开composer界面,拖拽H门→CX门→测量;
- 选择ibmq_manila后端, 该芯片5个tran *** on,相干时间约100 μs;
- 等2分钟,拿到8192次采样结果,预期 |000>+|111> 的峰位清晰出现误差< 2%。
这就像《悲惨世界》里雨果形容塞纳河畔的蒸汽船,“机器看似冷峻,却给人触手可及的自由”。
未来三年最可能的突破点

(图片来源 *** ,侵删)
- fluxonium比特:把电感增大几百倍,预计相干时间> 1 ms,中国科大团队在PRR论文中指出;
- 低温CMOS控制器:把室温信号源全部搬进10 mK,减少70%线路损耗;
- 模块化量子芯片:通过超导同轴电缆连接多个10×10比特阵列,解决“量子拼乐高”式扩展难题。
如果这些路线按时落地,2028年左右将出现10000物理比特/1000逻辑比特的云端平台。到那时,今天还在读科普的你我,也许就能亲手调出一个可以破解RSA的Shor电路。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