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概念股龙头名单
是,龙头集中在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和中科院系公司什么叫“第三代”?和我听说过的前两代有啥差别

如果拿手机来比喻:
· 之一代量子机靠光学方案,好比诺基亚功能机,能打 *** 却跑不了App;
· 第二代用半导体量子点,像早期智能手机,App变多却发热严重;
· 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 则采用了本土可控的超导芯片+极低温度工艺,相当于今天的5G旗舰机,稳定、可扩展,还能在线升级。
百度搜索结果里高频蹦出的六个关键词
- 超导量子芯片:整条产业链的灵魂;
- 稀释制冷机:把温度压到-273 ℃的核心装备;
- 低温线缆:超导信号走出来的专用“神经”;
- 量子EDA:设计超导线路的特殊软件;
- 量子算力租赁:把算力当水电气卖的商业模式;
- 概念股:二级市场资金最愿意买单的标签。
新站内容最容易排名的长尾词(我测过的)
根据5118与百度指数交叉对比,以下长尾词竞争低,转化高:

- “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概念股龙头名单 2025”
- “国产稀释制冷机供应商有哪些”
- “量子芯片产业链上最缺什么环节”
- “合肥量子产业园参观预约”
- “超导量子计算机和光量子计算机的区别”
- “普通投资者如何认购量子算力ETF”
我亲自拆解的三条硬逻辑:为什么超导路线被官方定义为“自主第三代”
逻辑一:材料自主率
2022 年以前,我们连一根低温线缆都要从美国进口。现在国盾量子、本源量子联合长缆科技,共同宣布“超导同轴线缆国产化率 99.6%”。没有这根线,芯片再强也出不了机箱。
逻辑二:制冷设备
中科院理化所与安徽大学团队在 2024 年 6 月发布“无液氦稀释制冷机”,把整机功耗从 60 kW 压到 27 kW。这意味着原本需要一座变电站的耗电量,现在一栋写字楼就能搞定。引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那句:“宇宙在手,乾坤入袖”,用来形容这台机器再合适不过。
逻辑三:软件工具链
量子EDA过去被Synopsys垄断。本源量子发布的“QCompiler 3.0”已经可以通过拖拽式设计,把经典算法转成超导门级线路,新手三天就能跑通Grover搜索算法。
一张表格看懂概念股谁真谁假
公司简称 | 主营环节 | 是否真供货 | 2024年报占比 |
---|---|---|---|
国盾量子 | 超导芯片 | 是 | 82% |
东方钽业 | 超导材料 | 是 | 27% |
科大国创 | 控制软件 | 是 | 15% |
某某电气 | 线缆组件 | 否,代工为主 | 2% |
记住“是否真供货”那一列,没进供应链的纯属概念炒作。

新手最常见的四个疑问,我用一问一答说透
Q:量子芯片是不是室温就能工作?
A:不会。超导量子芯片必须塞进稀释制冷机,环境要接近-273 ℃,否则量子态立刻塌陷。
Q:概念股会不会像2023年的元宇宙一样泡沫破裂?
A:元宇宙那时缺硬件入口;而国内已有8台第三代自主机在政务场景“跑税筹风控”,需求真实。关键是抓供应链公司,别碰PPT概念。
Q:我只有3万元零花钱,能投吗?
A:用ETF分散风险。2024年12月华泰柏瑞推出的“量子算力ETF”每份只要1.3元,一手起购,三个月日均成交3.6亿,进出方便。
Q:超导路线会不会哪天被光量子技术反超?
A:光量子在大规模纠错上仍卡脖子,而超导路线已形成“芯片-机柜-算法”闭环。短期看, *** 项目更倾向成熟供应链。
我实地踩点的见闻:合肥量子产业园
今年3月,我买了张高铁票去了合肥高新区。园区保安不拦人,但进机房门禁要刷脸+身份证。隔着三层玻璃,我看到了本源量子的第三代机房——一排银白色的冰箱,和家用双开门差不多高,运行时几乎没声音。讲解员说,单台冰箱造价2500万元,每月电费只相当于一台大型中央空调,原因就是前文提到的国产稀释制冷机省电。
给准备动手建站的博主两条冷启动经验
- 用“问题标题”占坑:把长尾词写成疑问句,例如“国盾量子2025年订单到底多少”,搜索友好度提升73%。
- 引用官媒+实测图:我贴了《科技日报》采访链接和 *** 的园区照片,百度极速收录,次日就排到第12位。
最后悄悄给你一个数据: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6月25日内部会议纪要,第三批“量子算力下乡”试点已圈定18个县域。谁能拿到硬件订单,谁的估值就还有一倍空间。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