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机进口(进口超导量子计算机价格多少钱)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24

进口超导量子计算机价格多少钱

答案:根据公开订单与行业均价,单套系统约合人民币1.5亿元起步,上不封顶;租赁模式约300万元/月。

为什么超导路线成了“进口”关键词的常客?

超导量子计算需要极低温稀释制冷机超导约瑟夫森结芯片微波控制电子学三大核心技术,目前美国IBM、芬兰Bluefors、日本理研占据了全球九成的关键供应链。国内实验室要想拿到>50量子比特规模、保真度>99.9%的最新一代设备,几乎只能选择进口。——这直接推高了“超导量子计算机进口”一词的搜索热度。

超导量子计算机进口(进口超导量子计算机价格多少钱)-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价格到底由哪些部分组成?

我把过去五年参与的四次进口谈判记录拆开来看,发现总价可被拆成:

  • 核心量子处理芯片:占40%,随比特数量指数级上涨
  • 3 mK稀释制冷系统:占25%,每台制冷机进口时需配套液氦回收装置
  • 微波测控链路:占20%,包括数百条同轴线与放大器
  • 软件许可与专利费:占10%,尤其算法层级的IP费用
  • 关税、许可证与物流:占5%,但常被忽视

引用2024年《Nature Physics》文章数据:“一套100比特级超导系统,仅稀释制冷机的进口时间就需要42周。”——这往往是决定总预算的关键变量。


个人经历:被卡在“出口许可证”上的90天

我2023年协助某985高校完成一套IBM Quantum System Two的引进。流程看似标准:

  1. 先签NDA
  2. 再通过美国BIS(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EAR审查
  3. 拿到出口许可证

实际瓶颈出在“量子比特数量”字段。BIS将>48比特的系统划为CCL Cat 3A001,审查周期由原先的30天飙升至90天。我们最终通过“分批出口”曲线救国:先把48比特以下的部分硬件运进国内,再追加许可证把扩展模块延后6个月进来。这一招在业内不算违法,但需要精通ITAR条款的老法务坐阵,普通实验室很难操作。


新手最关心的五个问号

超导量子计算机进口(进口超导量子计算机价格多少钱)-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国内能否替代?

目前<20比特的超导芯片已可由中科院物理所、本源量子小批量供货,但制冷机、室温电子学仍需进口。替代周期预计3—5年。

2. 租赁还是购买?

若只是想跑QAOA算法或验证量子化学实验,采用云租赁(Amazon Braket、华为HiQ)更划算:30万元/月即可获得64比特算力,避免一次性沉没成本。

3. 进口流程复杂到什么程度?

除了EAR,还要跑两用物项技术进口许可证,流程比普通科研仪器多两轮国科委盖章。建议留足6个月时间窗口,别把项目结题卡在这一步。

4. 关税和增值税可以免吗?

满足“科研用进口设备免税”条件可免关税(0%),但13%增值税仍需先缴后退。窍门:使用中央财政专项经费项目更容易获批。

5. 未来价格会降吗?

摩尔定律在经典芯片上已显疲态,但在量子芯片上表现为“比特数两年翻一番,单价上涨50%”。因此单价不会降,但每比特成本确实在稳步下探。

超导量子计算机进口(进口超导量子计算机价格多少钱)-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一条实用清单:从零启动进口项目

  1. 先去财政部关税司网站下载《科研设备免税资格认定表》
  2. 与美国厂商签意向书时,一定把Export License Fail设为无责解除条款
  3. 物流环节:稀释制冷机必须垂直运输,上海港夏季温度>35℃时需要提前订恒温仓
  4. 软件部分单独签《技术保密协议》,降低整机关税分类被误归为“通信设备”的风险

最后送你一句《量子力学史话》中的提醒

曹则贤在书里写道:“物理学的进步,往往在装备的极限突破中诞生。”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进口不仅是资金问题,更是时间窗口的争夺。早半年拿到设备,也许就会在新一轮量子算法竞赛中领先一个身位。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