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摆手堂为什么是非遗建筑入门之一站
宣恩县位于恩施腹地,摆手堂是土家族更具代表性的祭祀与 *** 场所,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木构与石雕工艺至今完整留存。先看它的名字:摆手堂到底“摆”什么?
“摆手”原意是土家人围绕木鼓起舞的动作,堂即祭祀之所。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五,村民会在堂前坪场摆“舍巴日”,跳毛古斯舞、唱梯玛歌,鼓点一起,八音齐鸣,整座建筑如同在跳舞。
(图片来源 *** ,侵删)
摆手堂长什么样?三句话描述清楚
- 单层穿斗木构,抬梁与穿枋咬合,没用一根钉子
- 四面回廊,前低后高形如“椅子”,象征土王端坐群山
- 屋脊两端是牛角状鸱吻,代表耕牛神“阿密麻妈”护宅
我亲 *** 的细节:一块木雕背面的编号
去年谷雨,我在晓关乡见一座清代堂宇整修,发现每根枋木背面都有毛笔编号:乾三、巽五、坎八。老匠人解释,这是“鲁班字”,施工时不看图纸,全凭口诀,至今学徒仍须背《鲁班经》卷三。为什么它能成为非遗,而不是普通老宅?
自问:不就是个木头房子嘛?自答:“非遗”评的是活态技艺与社区认同。
——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曾说:“没有仪式的建筑只是标本。”
摆手堂每年举行的舍巴日,把祭仪、歌舞、工艺一起传下去。2024年宣恩县文旅局数据显示,参与摆手活动的村民覆盖率达76%,其中30岁以下青年占28%,数字在逐年上升。
小白之一次参观,三步看懂重点
之一步:抬头看屋脊正脊中央悬“吞口”木雕,一张巨脸含剑,用来镇宅辟邪,土家人称“张五郎”。
第二步:低头摸墙裙
青石板接缝处呈“燕尾槽”,手工凿痕清晰,可以感觉到三百年前的錾子纹路。

(图片来源 *** ,侵删)
第三步:闭眼听风
如果有微风,穿斗结构会“吱呀”轻响,像极老人低声叙事,这也是杉木纤维与榫卯摩擦特有的“呼吸声”。
分隔线:进阶玩法——跟着传承人走
如何拍一组不踩雷的照片
冷门小知识·我从县志翻出的数据
民国《宣恩县志》卷十一载:“凡建堂必取端午日辰时上梁,以艾束梁,谓可避兵。”这一细节说明土汉文化早在清代已深度互融,艾草原为汉族辟邪草,却被土家族吸收进自己的祭祀体系。2023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乡土建筑》期刊发布的测绘报告指出,现存42座摆手堂中,有11座在脊檁上发现了残存艾草灰,佐证了这一地方志内容。一句话留给计划启程的你
把行程放在正月初八,那天刚好是“出年架”,村民会在堂前祭火塘,你能遇到最完整的舍巴日流程,而不只是空荡老屋。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