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烧制工艺全流程解析
唐三彩烧制工艺全流程解析一、什么是唐三彩?
小时候逛博物馆,我更先记住的既不是青铜器也不是青花瓷,而是那几尊胖胖的骆驼和马,釉色像在夕阳里跳舞。这,就是唐三彩——盛唐用三种低温铅釉写下的金色诗行。
——节选自作家冯骥才《世间乐土》

(图片来源 *** ,侵删)
自问自答:
Q:唐三彩只有三彩吗?
A:名字里的“三”是泛指,常见黄、绿、白、褐、蓝等组合,考古里甚至出现过六色同器,只是三彩最典型。
二、原料:从哪一块土开始?
- 高岭土:陕西铜川、河南巩义两地的高岭土含铁低,洁白细腻,是胎体的灵魂。
- 石英:加入石英可防止高温开裂,“火候未到,石英先挡”。
- 铅釉:以铅为助熔剂,唐人在《铅汞甲庚至宝集成》里把它称作“水银衣”。
个人观点:我认为选土决定了作品的地域性格,巩义土偏暖、铜川土偏冷,同一时代不同窑口,气质立见。
三、成型三步走:捏、模、雕
- 手捏:大师傅半小时能捏出骆驼的“S”形曲线,靠的是手感温度。
- 模具:大件如马、骆驼,需上下两片模压坯,宋代《陶记》已记录“一模可得十器”。
- 雕刻:细部眼角、鬃毛,用小竹刀慢慢推,一刀下去不能回头。
四、施釉的秘密:流淌之美
• 釉料配比:铅粉石英=2:8,再多一分就“泪痕”过重,少一分又不够亮。
• 蘸釉法:器物倒扣入釉盆,秒级提拉,釉层厚度控制在毫米之间。
• 自然垂淌:入窑后釉液熔融,顺着器物线条自然流成彩带,“窑变”因此不可复制。

(图片来源 *** ,侵删)
个人见解:我总觉得釉面像音乐,釉液的“音符”在窑里流动,停在哪一拍全靠火的神来之笔。
五、烧成:火中取宝
- 温度区间:850℃-900℃,若升温到950℃,铅釉过度流淌,图案“糊”掉。
- 还原气氛:窑内氧气低于7%,铁转成低价铁,才能出现那抹迷人棕黄。
引用《天工开物》记载:“火候既足,色自斑斓,似晚霞破空。”
六、新手常见误区
Q:唐三彩可以直接做餐具吗?
A:绝对不能。铅溶出量超标,国际食品级铅析出标准为≤0.5 mg/L,唐三彩可达20 mg/L以上,只能观赏或作陈列。
误区列表:
• 用家用烤箱低温复烧,釉色暗淡无光泽;
• 买树脂仿品误当真古,树脂密度<1.4 g/cm³,真陶片>2.0 g/cm³,上手即知分量。

(图片来源 *** ,侵删)
七、如何在家体验迷你唐三彩?
零基础也可操作:
• 购软陶替代高岭土,烤箱120℃固化即可;
• 以丙烯颜料+透明指甲油模拟釉色,层涂法产生流淌感;
• 关键一步:表面撒极细云母粉,光线一打就有真品“皮壳”光。
个人经验:之一次我做的小陶马,釉线像被猫抓过,朋友却说“这叫野性窑变”,反而成了作品亮点。
八、市场与收藏前瞻
截至2024年11月,国内外博物馆级唐三彩年均涨幅保持在12%,其中蓝彩罐因存世量不足0.5%,拍卖价屡破千万。数据来自雅昌艺术网《2024全球中国古陶瓷报告》。
新手若想入门,建议从残器小片开始:一片手掌大的釉片,市场价格约200-500元,却能直观学习胎、釉、火的交响。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