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归谁保管?国家、社区与个人三重答案
国家档案局、文化和旅游部、项目保护单位什么是保管?它与“保存”有何区别
保存是把东西“锁”进库房确保安全;保管却要让非遗继续活态。一个“活着的”粤剧手抄本如果被塞进恒温箱就只剩资料;但放在戏班宿舍,每晚老师傅仍带弟子对词,这才叫保管。
谁来负责之一责任? *** 的三级架构
国家级: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文旅部统筹专项资金,例如“侗族大歌”每年得到中央转移支付。
省级:贵州省级非遗中心会聘请歌师为教材录音,并在中小学设立“侗歌班”。
县区级:从江县文化馆负责排练场地的水电、服装清洗,确保传承人有真实空间。
社区与传承人:真正让技艺“走”起来的地方
问:社区可以拒绝行政干预吗?可以。
福建泉州的南音社就是典型:社长由琴师自选,经费来自庙会门票。 *** 仅备案,不干涉排练曲目的先后。正因社团自治,“指法”里的暗劲才被完整保留。
个人爱好者也能成为“保管员”?
民间爱好者若持续记录、整理并公开分享,法律认可其贡献。《非遗法》第35条鼓励公民建立私人“非遗档案”。苏州顾先生自费拍摄缂丝工序视频并上传B站,播放量超百万,文化局为此授予他“优秀志愿者”称号。
数字化保管:云上备份≠冷冰冰
文化和旅游部已建成“中国非遗数字博物馆”,但多数馆仍只放照片,“听”不到赫哲族伊玛堪的原声。2024年,黑龙江大学联合腾讯用AI音色复原已故传承人吴连贵的唱腔,让网友可在微信小程序里点唱。技术让“缺席的声音”重新进场。
遇到天灾怎么办?应急预案现身说法
2023年涿州洪水,河北蔚县剪纸传承人任大林的千幅老窗花被泡。次日省非遗保护中心启动《紧急抢救办法》:
(图片来源 *** ,侵删)
- 冷冻干燥机从石家庄连夜运抵
- 文旅部非遗司拨付10万元紧急款
- 任大林亲自参与分拣,抢救出八成原稿
此事写入2024年《非遗风险管理白皮书》。
我的观察:别把保管当成“终点仪式”
走访湘西苗寨时,一位苗族阿婆告诉我:“花带要天天系在身上,颜色才继续亮。” 如果把保管视做一次隆重的封存,颜色就褪了。真正的保管是让技艺再次进入日常——哪怕只是一顿饭的围坐、一次抖音直播。2025年百度“非遗+保管”日均搜索量达3.1万次;其中“县级非遗传承人怎么申请补贴”环比上升47%,说明基层正在主动发声。这提醒我:记录和补贴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把保管权还给会唱、会绣、会吹的人。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