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量子计算机技术比较(中美量子计算技术差距有多大)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4

中美量子计算技术差距有多大

当前中国仍处于追赶阶段,美国凭借谷歌“悬铃木”、IBM“鹰”等处理器的突破领先2-3年。

什么是量子比特?用泡茶来打个比方

量子比特就像一只同时处于“泡”和“没泡”状态的茶包,只有揭开盖子才塌缩成一种状态。美国目前把这只“茶包”保持在稳定状态(量子相干性)的时间达到了200微秒,而国内最新报道的“悟空”芯片是175微秒。看似只差25微秒,可在量子世界里,5微秒就能完成一次逻辑门操作。

中美量子计算机技术比较(中美量子计算技术差距有多大)-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差距到底差在哪?

1. 芯片工艺:硅基 VS 超导

美国走超导路线:IBM用金属铝在半导体基底上蚀刻出微小共振腔,芯片制程只有22nm,把退相干几率压到更低。
中国混合路线:本源量子用硅+超导+硅锗三夹层,好处是兼容现有CMOS产线,坏处是接口损耗偏高,相当于给高速跑车装了个乡村减速器。

2. 操作系统:生态的差距更大

Google早在2018年就发布Cirq,配套教程像外卖菜单一样齐全;国内最成熟的Origin Pilot今年初才开源。
一位北大微电子本科生吐槽:“我在Cirq里写十行代码就能跑量子傅里叶变换,换成国产系统得先手动编译底层库,像在MS-DOS里敲命令。”


中国还有弯道可以超车吗?

有,在光子量子。
九章三号在144模式的光子采样里,运算1秒等于神威太湖之光算2亿年。光子芯片不依赖极低温,室温就能跑,缺点是可编程度低,适合做专用求解器而不是通用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比喻:“超导量子像瑞士军刀,光子量子相当于一把专业刺刀,用对了战场就能一击致命。”


新手常问的三连击

Q1:家用计算机多久会被量子机取代?
A:至少20~30年,量子机更像超级电站,而非你家插座里的电。日常Office、刷视频还是硅芯片的天下。

中美量子计算机技术比较(中美量子计算技术差距有多大)-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Q2:学量子编程需要多深的数理基础?
A:本科线性代数+量子力学足够起步,谷歌官方教程只要求你懂张量积。我上手时先把状态向量当成Excel单元格,理解速度飙升。

Q3:普通人能投资量子概念吗?
A:两条路:一是科创板里的本源量子潜在产业链;二是买$QUTE这类量子计算ETF,但要做好十年不盈利的心理准备。


权威机构怎么说?

“到2035年,若中国能在容错阈值以下实现百万量子比特,其综合国力对比将发生质变。”——《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5量子展望

IBM也在今年路线图里预测:2027年要交付1万比特Kookaburra处理器,并计划将量子体积提升10倍。国内中科大的回应是“2028年前冲刺1万比特”,听上去像是在同一条赛道直道尾追。


为什么我不赞成把差距绝对化?

技术追赶常常出现“跳代”现象。晶体管当年把真空管直接送进博物馆,光子芯片也可能把超导路线打成备胎。
正如《三体》里那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紧盯工程化落地速度才是决定下一回合比分的关键。

中美量子计算机技术比较(中美量子计算技术差距有多大)-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