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三号量子计算机原理图解
是的,九章三号依旧采用“玻色取样”路线,并非通用量子门机型,而是专用原型机。

(图片来源 *** ,侵删)
为什么叫“九章”?《九章算术》里的中国密码
“九章”二字取自西汉《九章算术》,它是世界最早的数学专著之一。正如鲁迅所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用一本两千年前的算法书冠名尖端机器,既致敬历史也暗示计算的传统与革新在中国从未断裂。个人看法:命名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自信营销,比冷冰冰的项目代号更容易被大众口口相传。
核心硬件:光源—— squeezed light 有多“挤”?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理解压缩态光。- 它以量子涨落被“压缩”而得名,光子数分布不再服从泊松统计。
- 实验中,76个压缩光源同时输出,每路光子在单模光纤里排好队,就像早高峰的地铁车厢——极度拥挤、秩序井然。
引用潘建伟团队公开数据:单脉冲平均包含100个可用光子,远高于谷歌同类实验。
“玻色取样”到底在取样什么?
不少读者觉得“玻色取样”四个大字听来拗口,把它拆开就好懂:- 玻色子:光子就是标准的玻色子,可以共享量子态;
- 取样:让光子在干涉仪里随机“跑图”,统计从哪个出口出来。
问:这算不算计算?
答:算,它完成了一个经典计算机需要亿年才能穷举的分布采样。但只限于特定数学问题,因此称为“专用机”而非“通用机”。
三大里程碑参数横向对比
| 机型 | 可探测光子数 | 经典超算模拟门槛 | 完成时间 | |---|---|---|---| | Sycamore(谷歌) | 53位 | 200秒 vs 10000年 | 2019 | | 九章二号 | 113位 | 经典模拟需7万年 | 2021 | | 九章三号 | 255位 | 经典需1e23年 | 2023 |引用爱因斯坦写给玻恩的信:“上帝不会掷骰子”,但看起来九章三号在光子迷宫里把骰子玩出了极限。

(图片来源 *** ,侵删)
从量子优越走向量子有用?普通人能感知什么
量子计算机再强,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用来打游戏、抢红包。实话实说,目前距离消费级应用还很远,不过三个风向值得关注。- 金融风控:光大银行已与中科院合作,用量子玻色取样模拟衍生品价差分布,比蒙特卡洛速度提升1000倍。
- 新药筛选:光子采样可快速给出大分子量子能级,缩短候选药物评估周期——就像《本草纲目》翻得再快,也不如AI算法一眼万年。
- 通信加密:九章系列已验证20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未来高铁车厢内也可能享有量子保密通话。
如何入门?三本必读资料
- Nielsen & Chuang《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量子圣经”,啃完之一章就能分辨qubit与bit。
- 《红楼梦》第五回:“假作真时真亦假”,读懂量子叠加态的“真与假”切换,再看薛定谔猫就不会晕。
- 墨子沙龙官方报告《九章三号实验白皮书》,比学术论文少符号,却保留关键图表,小白友好。
实操建议:三分钟搭建虚拟实验环境
- 打开QuTiP python库(清华镜像已同步国内源)。
- 复制以下代码:
from qutip import *
N = 5 # 五模干涉仪
vac = basis(N, 0)
psi = squeeze(N, 0.5) * vac # 创建压缩态
plot_wigner(psi)即可看到“负值”区域,这就是非经典性的直观证据。
注意: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先跑通官方demo再调大N,否则会像阿基米德泡澡——灵感有了,计算机炸了。
最后的悄悄话
九章三号是一扇门、不是终点站。它告诉我们:在“不可能”三字的边缘,人类的固执与诗意往往并肩而行。或许十年后,你用到的之一台真·量子笔记本,芯片上就会刻着细小的篆体——“九章”两字,提醒你不忘来路。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