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关键技术(超导量子比特如何稳定运行)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

超导量子比特如何稳定运行

可以直接做成芯片级量子计算机的是“超导量子比特”

为什么要关注“稳定”二字?

对小白来说,量子听起来玄乎,其实和电灯一样:不稳定的电源根本点不亮灯泡。同理,超导量子比特如果动不动就“宕机”,再高级的算法都白搭。
因此,稳定运行=量子计算可被工程化的前提。

超导量子计算关键技术(超导量子比特如何稳定运行)-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超导体与量子比特究竟什么关系?

  • 超导体在极低温下电阻消失,形成零损耗的“电流环路”。
  • 环路里捕获的微小电流方向只有顺时针=0、逆时针=1两种状态。
  • 于是“电流”摇身一变就成了“量子比特”,经典计算机的硅晶体管被淘汰。

    引用《三体·死神永生》里那句:“弱小与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芯片厂商若还坚持摩尔定律,或许正是这种傲慢。


    温度越低越稳定?答案超出想象!

    自问:把芯片直接塞到绝对零度就万无一失了吗?
    自答:不一定。

    1.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10 mK(毫开尔文)已属极限。
    2. 剩余的热噪声仍旧能让比特“翻转”。
    3. 实验室里常用的稀释制冷机把室温的300 K降到10 mK,相当于“银河系到头发丝”的跨度,工程难度堪比《西游记》里的通天河。

    稳定性的三大真凶:电荷噪声、磁噪声、准粒子

    电荷噪声——表面残留电子飘来飘去,给比特附加“幽灵电压”。
    磁噪声——城市地铁、Wi-Fi、手机信号,任何磁场抖动都可能让零点零一秒内数据归零。
    准粒子——超导体内部偶尔冒出的“不速之客”,相当于经典世界里的电压尖峰。

    IBM 2024 年白皮书给出数据:准粒子密度从 0.1/μm³ 降到 0.001/μm³,相干时间 T1 直接翻倍到 200 μs。

    超导量子计算关键技术(超导量子比特如何稳定运行)-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三大工程技巧:把“熊孩子”变成“乖宝宝”

    1. 3D封装金属笼:把整个芯片包裹在μ-metal里,外界磁场被“短路”。
    2. 表面钝化处理:用等离子体给超导铝膜抛光,减少钉扎的电荷陷阱。
    3. 滤波器森林:在控制线上加入多级低通滤波,高频噪声被“森林”吸收,宛如《诗经》的“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稳定之后,如何读取0和1?

  • 量子态不可被直接观测,所以采取“偷窥”策略:
    • 把超导谐振腔挂在比特旁边;
    • 向谐振腔发射微波;
    • 通过反射相位,间接判断比特状态。
  • 关键诀窍:读取功率足够低到不破坏量子态,又要强到被仪器看见。 Google Sycamore 的 readout fidelity 已高达 99.4%,秘诀是做了“机器学习滤波降噪”。

    小白看得见的未来:量子“空调”什么时候进家门?

    量子云,而不是量子机箱——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
    2025年4月,Amazon Braket 发布价格标签:运行 1,000 次单比特实验花费 0.05 USD,比喝一杯瑞幸生椰还便宜。稳定运行的超导云比特,正成为开发者“随叫随到”的外挂CPU
    下一个 App Store 也许就诞生在你的浏览器里:敲两行 Python,就能让量子算法在 10 mK 的远端芯片上跑起来。

    超导量子计算关键技术(超导量子比特如何稳定运行)-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