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技术原理入门
能,通过量子纠缠实现信息加密传输量子通信到底在“纠缠”什么?
新手最容易把“纠缠”想象成两根缠绕的耳机线,真正的量子纠缠更像一对魔法硬币:无论相距多远,只要看到其中一枚正面朝上,另一枚瞬间就是反面。爱因斯坦把这种现象叫做“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关键点在于:纠缠只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并不真的发送经典比特信息,因此不会违背相对论。

(图片来源 *** ,侵删)
它是如何做到“绝对安全”的?
问:窃听者就不能偷偷复制一份吗?答: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告诉他“不行”。根据《科学通报》年刊的实验数据,任何第三方的介入都会让量子态坍缩,留下可被系统检测到的误码率。
具体流程拆成三步:
- 制备:用弱激光脉冲产生单光子,装载量子比特。
- 分发:通过光纤或卫星把光子抛向对方。嫦娥七号搭载的量子实验载荷已在验证星地链路稳定性。
- 检测:双方公布部分测量基底,剔除可疑光子,留下密钥。
家用光纤何时能用上量子网?
个人预测,2030年前后会在金融级专网落地,家庭宽带仍以经典信道为主。目前京沪干线用的是超低损耗光纤,铺设成本约每公里万元人民币级别;而普通光纤只需千元。“降本增效”是下一阶段攻关重点。它与量子计算是同一回事吗?
不少人把两者划等号,其实角色不同:项目 | 量子通信 | 量子计算 |
---|---|---|
目标 | 传输安全密钥 | 算力加速 |
物理载体 | 单光子 | 超导量子比特/离子阱 |
经典算法对应 | 一次性密码本 | Shor算法、Grover算法 |
小白如何零门槛体验量子通信?
IBM Quantum Experience官网提供在线模拟器,注册后即可“拖动”纠缠模块,亲手尝试Bell不等式验证。动手一次,胜读十篇论文。小技巧:把屏幕分为左右两侧,左侧模拟Alice,右侧模拟Bob,实时观察误码率柱状图随窃听强度上升而变化。
写在最后的独家观察
去年《自然·光子学》刊文指出,利用机器学习预测光纤抖动,可以提前调整偏振补偿器,误码率降低30%。我判断,AI与量子的杂交会让“降本”速度比产业界预期提前三到五年。
(图片来源 *** ,侵删)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