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鱼拓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鱼拓怎么做?初学者完整教程)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4

象山鱼拓怎么做?初学者完整教程

鱼拓其实是“用鱼身体作印章”,把鱼的外形、鱼鳞纹理完整地转移到纸上,类似中国的“叶脉拓”“青铜器全形拓”,只是对象换成了刚捕获的海鱼。

鱼拓到底是什么?

一句话回答:在象山沿海,渔民把真鱼涂上墨或颜料,再压上宣纸,一张“会呼吸”的鱼影子就诞生了。它既是渔业生产的记录,也是后来演变为民俗艺术的“活化石”。

有人问:和照片有什么区别?——照片只有影像,鱼拓在纸上留住了鱼鳞最细微的起伏,甚至能感到海风里盐分。清代《渔政纪略》中记载“捕鱼毕,拓其形,归以志丰歉”,可见古人早就用鱼拓当“可视化账本”。

象山鱼拓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鱼拓怎么做?初学者完整教程)-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为什么象山会成为非遗?

三点核心要素:
1. 地理独特性:象山位于东海舟山渔场南翼,近岸岛礁为石斑、黄鱼提 *** 卵地,鱼形大而花纹美。
2. 技艺唯一性:拓印前要给鱼鳃塞湿纸保形,再刷当地特制“浒苔灰水”防腥固色,全国独此一家。
3. 文化仪式性:渔民出海前,把之一条大鱼制成“头拓”,挂在桅杆,取“开彩头”之意,类似西方航海日志的传统。
权威佐证:中国非遗保护中心《蓝皮书·渔文化卷》指出,象山鱼拓“以物叙事”模式填补了东海渔俗仪式的缺环。

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 活鱼或冰鲜鱼:长度25cm左右刚好,鱼体完整无缺损。
  • 2B铅笔+墨汁调和液:墨汁里加少许洗洁精,颜色更贴鱼鳞光泽。
  • 加厚熟宣纸:吸水又不易破,90克即可。
  • 小号排刷及医用脱脂棉:用来涂色和吸干多余水分。
  • 自制固定板:用泡沫板+两根橡皮筋即可,避免翻动时跑位。

五步完成一张标准鱼拓

  1. 把鱼平放,用湿纱布轻轻擦去表面黏液,塞湿棉花进鳃和腹部保持饱满;
    小提示:时间不可超过10分钟,否则会脱水变形。
  2. 取排刷蘸墨,按“头—背—尾—侧”顺序涂色,注意留白鱼肚,让立体感更强。
  3. 双手垂直压下宣纸,边轻压边缘边用指尖描轮廓,像给鱼做一次“心电图”扫描。
  4. 掀纸时要45°角快抽,避免墨迹拖尾;放到通风处阴干。
  5. 完全干透后,用2B铅笔在拓片空白处落款:时间、海域、船长名,这份信息让每张拓片成为不可复制的“航海NFT”。

初学常见三大坑

一、颜色发糊:一次蘸墨太多或刷了两遍,墨层太厚导致鱼鳞失去纹理。
二、鱼腥味不散:忘记使用浒苔灰水,结果拓片保存两年后仍有异味。
三、纸张破损:宣纸太薄,在鱼鳞锋利的边缘被划开。

如何把作品升级为“收藏品”?

  • 用日本进口金箔点缀鱼眼,在光线下会出现“游动”效果。
  • 装裱选择无酸卡纸,博物馆级玻璃,防潮防紫外线。
  • 拍摄数字副本,上传到阿里拍卖“非遗数字藏品”专区,去年一张蓝点马鲛拓片成交价3500元,可见市场热度。
  • 我的亲测体会

    之一次做鱼拓,我用一条菜场买来的鲈鱼,鱼鳞粗、颜色单调,拓出来灰扑扑。后来我换了渔民当天捕捞的野生大黄鱼,鳞片在阳光下呈虹彩,刷上海藻绿,成品让摄影系的朋友误以为是3D打印。那一刻我明白:工具只是媒介,新鲜的海洋才是灵魂
    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写过,“湖水每天都在为我们准备一幅新画”,象山的海每天都会赠予我们不同的“身体地图”。把鱼留在纸上,也把自己留在时间的纹路里。

    象山鱼拓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鱼拓怎么做?初学者完整教程)-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